內地淡水魚虹鱒「正名」為三文魚 醫生:生食或感染寄生蟲
發布時間: 2018/08/13 16:58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1
愛食三文魚的人士留意!內地水產行業團體近日發布《生食三文魚》團體標準,將數個月前備受爭議的淡水魚虹鱒用作刺身,歸類為三文魚,更表示可以作為刺身食用。有本港醫生指,飲用山水及食淡水魚生,都有機會吃進刺猬絛蟲。
虹鱒或含有大量寄生蟲 淡水魚不宜生食
三文魚造假持續,今年5月內地央視節目《經濟半小時》報道內地有三分之一的三文魚由青海省供應,事後被網友揭發青海養殖場內的三文魚是淡水虹鱒,而非真正的三文魚,淡水魚含有寄生蟲,不宜作刺身食用。
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上周五(10日)發布《生食三文魚》團體標準,列明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,包括大西洋鮭、虹鱒、銀鮭、王鮭、紅鮭、秋鮭、粉鮭等。標準還提到對魚生中的寄生蟲進行規管,要求不得檢出吸蟲囊蚴、線蟲幼蟲及絛蟲裂頭蚴等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大的寄生蟲,以及要求三文魚產品標註原料魚產地及種類。
惟以上標準引起極大爭議。澎湃新聞引述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指,虹鱒不是三文魚,生食虹鱒或會可能感染肝吸蟲、肺吸蟲等寄生蟲,危害健康。而《團體標準》提出的消滅寄生蟲的方法亦只適用於海水魚。
陳舜勝補充,所有海水魚和淡水魚都會有寄生蟲,生吃海水三文魚亦要防止寄生蟲。他解釋,海水魚的寄生蟲種類較少,到人類體內往往因環境不合適,寄生蟲難以長成成蟲。但淡水魚身體環境與人體的生長環境接近,因此生吃淡水虹鱒的風險比海水三文魚大得多。
而今年5月央視節目播出後,新華社亦都撰文表指,不能因虹鱒和三文魚同屬鮭科魚,就說虹鱒是「淡水三文魚」,因生吃淡水魚蝦易感染寄生蟲。
本港醫生:生食淡水魚肉機會吃進寄生蟲
伊利沙伯醫院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鄧慶璋曾接受TOPick訪問時表示,1999至2015年伊利沙伯醫院及東區醫院共有9宗人類感染「裂頭蚴病」,均發現罕見的寄生蟲刺猬絛蟲(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)在人體遊走。懷疑患者在中國曾食用蛙肉及蛇肉,其餘則成因不明。
鄧表示,雖然人類並非絛蟲主要寄主,但若飲用未經處理的水如郊區溪澗,或食用生蛙肉、淡水魚肉等,就有機會吃進帶幼蟲的水或生物。
他直言,尤其是三文魚刺身,大腸桿菌含量極高,亦因在鹹水及淡水生長,感染寄生蟲機會較高。他指過去就曾有個案進食三文魚刺身中的異尖線蟲幼蟲後,出現嘔吐、胃痛等。
從事海鮮批發及零售的「漁花海鮮批發」負責人阿花表示,虹鱒與三文魚口感不同,虹鱒於全淡水養殖,味道較淡,不宜用作刺身食用,因虹鱒大部分都屬中國進口,含菌量不清楚,但淡水魚不宜作刺身。
她又指,一般虹鱒刺身較薄,肉身偏紅且脂肪紋路亦較幼細,但售價卻比三文魚平一半,建議消費者勿貪平買「三文魚」刺身食用。
更多食用安全報道【按此】。